好書推薦-經由一顆溫柔心:台灣、日本、韓國詩散步

 

詳細介紹(點我)

 

 

◎作者榮獲2007年第十一屆國家文藝獎。

◎本書為《新台灣新聞週刊》專欄集結。

◎全書共分三輯,橫跨東亞台灣、日本、韓三國之戰後詩人詩作及賞析。

你感覺到,來自宇宙的信號嗎? 你能寫下,來自世界的靈感嗎?

隻字片語的接受和傳達,

都經由一顆溫柔心……

這是一個詩人、評論家、異議份子的文學跨國視野與情懷。

一詩一世界,李敏勇期待以文學、文化的力量,呈現對台灣最深刻而永恆的關懷。回顧東亞鄰國的戰後詩情,以戰後為共同舞臺,以詩為共通語言,有重建、再生、悲憫與反思,為當下歷史留下深刻見證。每一首詩都呈現一種人文的景深與獨特的藝術風格。

書中集結並賞析二次戰後台灣、日本、韓國三個東亞國家,其戰後詩人之血淚創作。有感於他們的詩,雖然都是從戰爭夢魘的廢墟走過來,但悲歡離合的共同情愫,擁抱不同國度人們的心,激盪出的文化省思及民族風情令人動容。

台灣,沉默的星星

台灣光復後因二二八、白色恐怖等政局變動及語言轉換紛擾,同期詩人便顯得沉默也悲情……

台灣與韓國,戰後皆脫離日本殖民統治,韓國在光復和獨立的形勢下進行重建,當日本和韓國詩人正刻劃二戰後的夢與現實時,台灣卻面臨黨政統治權力壓制,歷經二二八事件、五○年代的白色恐怖,以及戰前所使用的日文,必須轉換成通行中文的瘖啞裡,多少政治受難者的血淚印記在歷史的形跡裡,所以相對沉默著。

日本,罪與罰的反思

二戰後日本因戰敗羞恥、原子彈摧殘,罪與罰同時降臨,詩情在在顯露戰後的反思。

同時期日本是太平洋戰爭的加害國,也是被害國,在戰敗的羞恥和破壞下,罪與罰同時降臨,許多文化反思及自我責任的清算,也在文化藝術領域顯現,成為戰後日本詩文學的新視野。日本和台灣,有相同的戰爭體驗,卻有對立的戰爭動機,這樣的反省便形塑成戰後詩的體質,田村隆一即是日本戰後最具有代表性的詩人。

韓國,半島的叫喊

韓國受日本殖民而後獨立、分裂,詩情更突顯其悲壯、強悍的民族性。

而韓國和台灣一樣,戰後脫離日本殖民統治,雖光復、獨立,卻因南北韓戰爭分裂成南韓、北朝鮮兩個國家。韓國的詩情反映他們國度的既悲且壯,不同於台灣的悲情。回顧被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,韓國人和台灣人的際遇和情境是有差別的。韓國人強悍,台灣人溫和,戰後,韓國的歷史清算、自我批評嚴厲,詩句裡「死時要成為一塊岩石,」這種至死不渝的堅硬,是韓國人的意志也是感情,特別是其經歷內戰,導致南北分裂的歷史,更讓韓國詩人兼具溫柔和悲壯,流露動人情懷。

作者簡介:

第十一屆(2007)國家文藝獎得主。

屏東恆春人,1947年出生於高雄縣,在高高屏成長。

中興大學畢業,以文學為志業,並積極參與國家重建與社會改造。

主編過《笠》詩刊,並擔任《台灣文藝》社長及台灣筆會會長。

詩作曾被譯介為英、日、韓、德、西班牙、南斯拉 夫、羅馬尼亞等國語文。被譽為持有發亮的瞳孔、冷冽的觀察力、善於表現觀念的詩人。

 

詳細介紹(點我)

 

arrow
arrow

    Sarahs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